第208章 全球卫星通信网组网开始,并准备研究可回收火箭(求月票) (第2/10页)
。
既然寿命已经达到了60小时,这款D-3发动机今后就可以进行量产了,于是王建昆开始让基地的材料研究所,机械研究所协力攻关,研究如何采用常规方法来制造这款旋转爆震发动机。
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采用3D打印的方式一次成型,另外一个就是采用较传统的方法,采用挤压塑型然后高温煅烧制造出需要的零部件。
3D打印的方式主要是要找到合适的磨料,还要要研究如何制造这种磨料。
在寻找磨料时王建昆的超能力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他根据材料的元素排布结构,用超能力制造了上百种不同结构,不同大小的磨料颗粒供材料研究所进行试验。
至于找到了那种合适的磨料,如何用常规的方法制造就需要基地的科研人员想办法了,他没那么多的精力来进行这种探索研究,智子的计算能力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挤压塑型加高温锻烧的方法也是需要不断的试验的,因为采用什么样元素配比的瓷胚,尺寸要放宽多少,挤压需要多大的压力,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分别是要多少,这些都是需要不断的进行试验才能得到的数据。
此时基地内的植入了脑机芯片的自然人研究人员已经多达上百,新人类研究助手也多达上千人,科研仪器也被王建昆大量的制造了出来,所以进行这种排列组合式的探索研究没有人力瓶颈和环境瓶颈,就看运气怎么样了。
……
“信使1号”通信卫星上天之后,王建昆带着地面上的研究人员和高空飞艇值班人员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
首先是信号接收与传输测试:
验证卫星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的能力,包括对不同频率、极化方式、信号符码率等参数的适应性。
测试信号强度、质量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
通信技术验证:
如 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试验,验证该频段通信的可行性和性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