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全球卫星通信网组网开始,并准备研究可回收火箭(求月票) (第1/10页)
第208章 全球卫星通信网组网开始,并准备研究可回收火箭(求月票)
1984年3月的前两周,“启航号”每天都从缅北基地吊运到4万米的高空,然后在那里启程,从孟加拉湾上空进入太空。
在绕地球一圈到两圈后,从XZ南部或者孟加拉湾上空进入大气层,再从3万米的高空通过旋转爆震发动机的推力飞回缅北基地。
前一周主要是让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发射和回收程序,锻炼地面控制队伍,同时也在不断的收集数据用于改进。
首先需要改进的是旋转爆震发动机,前几次都是用的D-2型号的旋转爆震发动机,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寿命较短,只有3个多小时的寿命,虽然每次发射升空和返回总共启动工作的时间也就在半小时左右,但是不能用到寿命结束才更换,都是在用了2个小时多一点就选择更换了。
这在今后要进行大量的发射任务时是不可行的,发动机的寿命必须提升上去。
也幸亏有王建昆的超能力在,他每次都会将其中的一台发动机的材料进行一些优化,根据上一次飞行采集的数据,智子会通过它的量子计算能力给出新的配方和结构。
就这样通过不断迭代的方式,到了3月7号,新一代的旋转爆震发动机完成了设计定型。
它被王建昆命名为D-3旋转爆震发动机,它的重量是500公斤,比D-2轻一点,长度还是1200毫米,直径也保持不变,还是760毫米,推力稍微增加了一点达到了15.5吨,但是它的寿命则大幅提升,达到了60小时,因为它的爆炸室和喷管采用了大量的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性能。
其实现在的涡扇发动机也开始尝试使用一些非金属材料比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
旋转爆震发动机不需要叶片,其结构是大大的简化了,运动部件相较于涡扇发动机来说是大大的减少,所以采用陶瓷材料既可以耐高温,又不会因为需要旋转导致强度不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