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第118章 抵达嘉陵厂 (第1/7页)

好书推荐: 少将在上之娇妻有色

第118章 抵达嘉陵厂

6月底的时候,陈兴东就代表星耀集团发了函件给嘉陵厂,向他们推销摩托车发动机。

嘉陵厂收到函件后没多久就发来邀请,请星耀集团派代表送样品去嘉陵厂看看。

陈兴东其实也托人收集到了很多嘉陵厂的资料,所以才有把握发函过去就能很快回复要样品。

其实嘉陵厂生产摩托车也没多久,其最早是生产军工产品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

那年4月,上海的龙华兵工厂因为战争原因,搬迁到重庆沙坪坝双碑嘉陵江畔挂榜山,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25兵工厂,由著名兵器专家冯朱棣任厂长,以制造枪弹为主,附带生产木柄手榴弹,代造铜皮,雷管,拉火帽等。

其后就一直生产这类产品,当然生产设备也进行了一些更新,民国时期的一些设备陆续被苏式设备和自己生产的设备替代。

然后就一直持续到1978年,这类军工品需求量开始大大减少,分配到的生产任务直接减半。

所以为了寻找出路,嘉陵厂开始实施“军转民”,开发生产摩托车。

1979年,嘉陵厂成立25人组成的摩托车研究所,于当年试制出第一辆“嘉陵”50型二冲程轻便摩托车。

可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一般,特别是油耗高,载重轻,爬坡能力较差,如果带个人还顺带点东西,在重庆这边的陡坡路就只能是慢悠悠的爬了,而且排气管会一路冒黑烟。

就算是这种性能一般的摩托车,经过一番改进后还是推出市场了,而且卖得还不错。

于是他们赶紧组织扩大生产,一边改造设备,一边用摩托车跟其他工厂换机加工设备,在1980年,靠着半手工半机械的方式,造出来了2500辆,上市后都被一抢而空。

嘉陵厂的领导面对这种局面,知道机会就在眼前,能不能翻身就看今后的步伐稳不稳当了。

他们知道摩托车有一些问题,而且生产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