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68章 潜航出海及回家 (第2/8页)

此时的长江口水很浑浊,有很多大型货轮进出,搅动着江水底下的泥沙,所以在岸边和船上最多看到3米深,在水底测试倒也不担心被岸边和进出的船看到。

测试了半小时,王建昆驾驶潜航器到一艘要出海的客轮下面。

货轮太慢了,所以王建昆等待了好一会选中这艘客轮做掩护,这是为了以防万一被监听声纳听到。

跟着客轮出了长江口后,王建昆驾驶潜航器加速往东北方的黄海海域开。

直到用超能力测量到海水深度达到100米了,才转换方向不再往外海开。

上浮到潜望镜深度,打开通气阀门,新鲜空气来到潜航器,王建昆这时就不用一直关注着内部氧气是否充足了,把精力用于收集铀元素。

把潜航器速度开到最大的25节,超能力跟渔网捕鱼似的把每个进入网中的铀元素都捕捉进铅罐内。

每半小时王建昆就驾驶潜航器换个地方,但最外围也没出领海,所以没遇到什么危险。

就是收集元素时会遇到很多鱼群,还有一些体型非常大的鲸鱼和鲨鱼。

其中有几条10来米长的鲸鱼可能是觉得王建昆的这台潜航器很像同伴,一直在边上绕着打转,还发出叫声。

王建昆用声呐记下了这些声音和鲸鱼游动的姿态,等今后遇到监听的船可以发出一样的声音以迷惑对手。

在昏黄的黄海里,王建昆驾驶潜航器一直收集了12个小时,总共收集到了15公斤的铀元素,比理论上计算的多收集了4公斤,可能是黄海海域铀含量会稍微高一点。

这些铀元素提炼的铀235应该够实验堆连续工作1个月了,今后如果要启用3兆瓦的反应堆,那么自己得多储备些铀,不然今后高能物理实验需要的巨大能量没地方找寻。

不过最好的能量来源应该是核聚变,只需要很少的几克氘和氚就可以得到几千度的电能,到时候收集元素就不用花费这么多时间了。

半夜12点王建昆回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