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高铁考察并准备引进 (第4/7页)
起降三轴运动误差小于3 mm。”
“第三项就是采用了抗倾覆安全设计:在8级风载工况下,通过重力式平衡重(约占整机重量30%)与桥墩预埋抗剪键共同作用,抵抗倾覆力矩。
风速超过15 m/s时,风速仪触发紧急制动,架桥机自动转入刚性锚固模式。”
“怎么样,都写下来了没?”全解阵的工程人员讲解完成后,特意问几名来访的专家。
“**工,这PID算法是什么?”
“这是我们软件组为这款架桥机编写的一套计算机程序,具体的程序内容我不了解,不过功能就是我刚才说的调节各执行机构的误差。”
“计算机程序啊?这种设备用到计算机控制的?不是工作人员手调参数的吗?”国内来的专家惊诧的问道。
此时国内只有某些进口的大型工程设备才有计算机控制,不过那种计算机还是非常简单的,只是将某些原来由工人手动按一个个按钮,变成由计算机控制。“没错啊!我们的大部分工程设备都安装了电脑以及空调,比如这款架桥机,就有BIM模型预先模拟桥梁线形参数,生成架梁轨迹文件导入控制系统,减少现场调整时间30%以上。”
那名工程人员又说了一些听不懂的专业词汇,这让国内的专家尴尬不已。
但是他们那种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保持了镇定,接着将不懂的问题问对方。
全解阵的工程人员对于能回答的都是尽量回答,一些实在不属于他的专业应该懂的内容,系统也不会给他开查阅权限,他就实实在在的说不了解,可以去问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员。
在另外一处隧道施工段,相应的场景也在发生。
几名隧道工程方面的专家看着缅甸方面用这么大直径(13米)的盾构机,都非常的震惊。
他们其实早在60年代就看过甚至用过。
当时是从苏联引进的。
但是那种设备是以简易机械为主(如手掘式盾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