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满村尽是蒋家徒】 (第3/10页)

串巷的各种谋生,老宋在金陵城养活着宋巧云,也靠着一路供了孩子上学。老蒋还特别整齐,一路念到了高中。

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罕见的高学历了。

然后呢,就到了相应号召。

小蒋光荣成为知青了。

知青么。

当时正念高一的老蒋,停下了课业。

相应号召么。

老蒋是个简单的性子,太复杂的事情不会想那么多。

于是,少年老蒋上山下乡。

这个时候,老宋就出了一把子力气,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

老宋砸锅卖铁托人找关系,最后弄成了一个事儿。

把老蒋上山下乡的去处,最后安排到了,回十字村。

于是,把在金陵住了多年的小院子,家门上了一把锁。老宋带着十来岁的小蒋还有宋巧云,回了十字坡。

多年后,老蒋回忆起这段往事,无比感激自己的师父做的这一切!

那年月,其实很乱的。

有些地方是很艰苦。。

但回十字坡就不同了。

老宋是这里的本土人出去的,回去就等于回家,乡里乡亲的,都有人帮衬着。

蒋浮生听说自己学校里的同学分去了别处的,日子过的挺难。

听闻了这些,再看看自己个儿在十里村的日子。

那真的,一个天山一个地下。

屋子给分了个好的大的——屋顶漏雨和房梁维修,都是本村的宗族乡亲一群小伙子帮着弄好的。

棉被什么的,也是张家借一床李家送一卷。

灶台的砖头都是村里二十多户人家给凑出来的。

其实按照规定,小蒋是知青下乡,也要干活儿的——当然也不白干,有工资拿的。

那年月,这叫工分。干多少活儿,挣多少工分,然后多少分可以换多少口粮。

看,这不就是积分制么。

可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