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乡试 (第2/4页)

不足,特命各省破例举行的。

五月八日,陕甘两地的秀才聚集长安。叶昊天注意到其中有不少久困场屋的人,头发胡子都花白了还不死心,但考取的可能性却是越来越小,因为考官大多偏爱年轻的考生。尤其是今次主考是府台吴小江大人。相传他当年督学湖北时力主提拔少年,于是成年人应试时都纷纷去掉头巾,改梳儿童的垂髻发型,但额上戴头巾的网痕却一时去不掉。吴小江巡视考场时见此情景感到十分好笑,便口占一绝云:昔日峨冠已伟然,今朝卯角且从权。时人不识予心苦,将谓偷闲学少年。”

乡试分三场,第一场仍然是“墨义”,就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相当于简答题。这点对于叶昊天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墨义”时间只有一个时辰。

然后第二场是”策问”。这是比帖经、墨义高一层次的考试方法,相当于论述题。简单说来,策问的方法就是主考设题指事,由考生作文章,题目的范围一般有方略策和时务策等。叶昊天看看题目有三个,第一个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何以如此?”第二个是“沿海各省倭寇有何良策可除之?”第三个是“若你为一县之主当如何治理?”假入是只读四书五经,这些题目并不好回答。叶昊天熟读兵法韬略,自然应对自如。策问两个时辰,结束后不得离开,只能吃吃点心,稍作休息就进入下一场。

最后一场是文章,就是作八股文。是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作题目,叫应考者作文阐述其中的义理。应考者作文只能根据指定的注疏发挥,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必须文体不能违背八股的格式。所谓股,即对偶之意。简括说来,文章的主要部分要分为八段,要用八个排比对偶组成,这便叫八股文。叶昊天对四书五经的注疏发挥极为熟悉,所以只花了半个时辰一篇文章就作得四平八稳。

他出来等了好久才看见张成和很多人一起出来。张成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神色,看来发挥得不错。

过了两天,外面人有人叫“放榜了,快去看!”张成跑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