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铀元素的终极提纯(科普章节,不喜可跳订) (第2/7页)

同。进入磁场后,动量大的弯曲半径大,动量小的弯曲半径小。

如果同一种动量的离子进入磁场的角度存在偏斜,导致它们共同聚焦在的范围。那么的范围与入射角的关系,经过计算可得到如下公式:rr≈0.52。

当小于50时,r的相对误差是41000,可能引起的质量偏差为81000。而铀235与铀238的相对质量差等于131000,从而让质谱分离法的用于实际……”

李察读完,挑了挑眉毛。

这显然是一种很浅显易懂的方法,原理就是:质量不同而带电量相同的粒子,经过相同电压加速后动量不同,从而导致进入磁场发生偏转的半径不同。

举个例子的话,这就像是轨道上行驶的火车,在一个弯道处,速度适宜的火车能够正常通过。而速度过快的火车,则因为受力不平衡,会带着车厢直接冲出轨道,导致出轨。

用这种方法,铀235便是速度合适的火车,铀238则是速度过快的火车,让两者得以分离,从而得到高纯度的铀235。

这种方法技术含量是相对较低的,因此地球上,1938年德国化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核裂变,迈特纳和弗里施提出了核裂变的理论解释。仅仅过了两年,也就是1940年4月,明尼苏达大学的尼尔,就用质谱仪制造出微量的浓缩铀235。

之后1942年,地球上首次制造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开始,劳伦斯等人,开始利用电磁型同位素分离器进行提纯铀235。

这是一种经过论证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不过,它也有一个小小的问题。

那就是投入太大。

在地球上的曼哈顿计划中,为了用这种方法提纯铀235,特意在橡树岭建造一座超级电磁装置。投入人力近25000人,分离器超过1100台,光是绕制线圈用的银就有15000吨之巨。

15000吨!

而得到的结果,只是每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