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2 (第2/5页)

,一直到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前半,才出现了几位近代神话学的先驱。之後到了十九世纪後半,伴随著比较语言学的蓬勃发展,「比较神话学」便应运而生。

当时与自然神话学派相抗衡的,则是所谓的「人类学派」。代表人物是苏格兰学者兰格(rw)。兰格以当时的文化演化论为基础,研究发现神话是未开化民族野蛮习俗的根源,同时他也首次确认了神话并不是印欧语族特有的产物,而是世界各地都有的文化实像。

进入二十世纪後,神话学的研究方法变得更多样化了。

起初神话学界流行所谓的「礼仪说」。许多学者导入了早期的人类学说,假设所有的神话都是礼仪的母体。礼仪说就是神话学者解说这个假设而形成的一个学派理论。在礼仪说的著作中,

至今依然沿用某些「方法论」的方法来作为神话的研究理论。首先是历史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这个方法是先确定全世界的神话分布,然後再根据所属的区域寻找出它们在文化史中的定位。这样的研究方法,显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于是对早期的自然神话学派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其次是所谓「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望文生义,这个研究方法专注在寻找神话的功能,也就是在寻求神话故事对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最终目的。

英国学者马林诺夫斯基(brwprw)在他对美拉尼西亚神话所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神话的目的是为了给予社会制度一个正当性的根据。他举例指出,决定拉比亚村(rb)四个宗族位阶的,正是神话中四个宗族祖先从石窟中迸出时所做出的举动。

另外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弘()则引用了纳瓦荷印地安人()的例子下了这样的结论。所谓文化,就是教导人们何谓超自然现象的威胁,然後进而教导大家面对这些超自然现象威胁的方法。而神话与礼仪的功能,与文化本身的意义其实并无一致。虽然纳瓦荷印地安人没有所谓的成文法(法律),也没有一位具有绝对权威的酋长,但是这个部落却能长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