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第122章 去缅北前的准备 (第2/8页)
在一年当中是最高的,所以现在你看到的码头离这石头岸边很近,冬季来你会发现码头要伸出去六七十米,位置也比现在的低七八米。”
“然后春天和冬天就在中间点的位置,而且每年春秋雨水的量不一样,要变换位置的次数也就不一样。”
“今年春季雨水比较少,所以只挪动了一点点,每次换位置,这码头就要停摆好几天。”
那年轻汉子边抽烟边说起这码头的水位情况。
“那是不是发洪水的那段时间码头也不能用啊?”
“那当然啦,发洪水的时候船都不敢开的,那水流可快了,不在水流平缓的地方下锚停好,船都要被冲走,每年都有几艘船被洪水冲走的,都是没在洪水来之前去移动船只到安全的地方的。”
“那这重庆的长江边就没有可以建个固定码头的位置吗?”
“好像没有吧,咱们这是长江上游,又多山,所以水位变化很大的,倒是有一些地方在江边建过石头材质的码头,可是一年里只能用几个月,其他时间要么是码头被水淹了,要么是水位太浅了根本停靠不了船。”
王建昆从这年轻汉子那了解了一番码头的水文信息,再结合他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发现这边不搞固定码头的原因还是生产力不够。
如果能够调集大型建筑设备,往长江里延伸出去打下地基,然后根据水文情况建设高度不一样的码头,然后在上面建一些吊机,这样一年四季就都有固定的码头可用。
同时江边的山体也可以炸掉一部分然后建设道路,码头上的货就可以用大型车辆来运输了,而不是靠现在的半人工模式转运。
不过王建昆虽然能够用超能力做到,可是也不能暴露自己,得等这边的政府来解决这些基础设施建设。
他目前能想到的变通办法就是先给每艘来这边送货的船安装上长臂吊机,比现在C-200号上的都要长个5米,这样即使是在枯水期,王建昆的船也可以很方便的将货物运到岸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