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67章 再下扬州 (第4/7页)
船底变得更尖一些,所以这艘船造好后吃水将达到3米,不过在长江和鄱阳湖上开完全没问题,大部分港口和航道都可以通行。
船底壳改造好就来到轮机仓了,把两台汽油机慢慢组合成一大一小两台柴油机,接着改造齿轮传动系统,最后电器系统也改造了一番,许多地方参考了佩里级驱逐舰的设计,会更人性化更方便检修。
上层建筑的改造就很快了,改造完后的这艘船王建昆在船舷上刷上C200的舷号,C就代表柴油款,200表示吨位。
用实验1号把C200拖了出来,出了山洞后,王建昆才看清面貌,上层的建筑有点方头方脑的,船头也没有那么尖了,但是智子有模拟计算,这种船头在长江里航行到25节完全没问题,就是到时候油耗会高一些。
不过王建昆不担心油耗,25节只有自己会时不时开到,之后让队里的人开肯定会限制在20节的。把实验1号上的打火机和柴油还有食物吊运到C200上后,王建昆也从舷梯爬了上去,然后让实验1号开到山洞里掩藏起来。
把柴油加到C200的油箱里,启动柴油机,待稳定运行几分钟后,连接上传动系统,螺旋桨转动让其缓慢移动起来。
在回湾里王建昆测试了半个小时,期间边试航边修改,在智子的帮助下修改了一些设计失误的地方,比如柴油机就修改得更加省油了,噪声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客舱里的声音分贝跟之前K200的差不多。
测试完成后王建昆驾驶着C200往鄱阳县开去,期间在一处选定的江边高山上安装了一个移动基站和相应的光伏面板还有储能系统。
大部分元素都取自于安装的山头上,只有一些收集很麻烦的比如铜,金,银等不能在山上提取的元素才由王建昆自己带上山。
安装过程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超能力的作用下快速的建好通往山顶的路,安装好移动基站和供能系统,再往回把道路和小桥大致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安装完回到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