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无题 (第3/6页)
此时的卫星指挥控制大厅内,灯光通明,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北斗 1号”导航卫星的运行轨道和各项参数。
一众科研人员身着统一的工作服,神色专注而严肃,他们按照预定的方案,紧张而有序地对已经完成入轨的卫星进行着后续一系列的控制。
控制台上,科研人员们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输入着各种指令和数据,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时刻关注着卫星的状态变化。有的科研人员则在小声地交流着,对各项数据进行着分析和讨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
在大厅的一角,几位负责人正聚在一起,他们凭借着脑机芯片特意准备的大量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对整个控制过程进行着宏观的把控和指导。遇到一些关键问题时,他们会迅速地做出决策,确保卫星的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控制指令顺利地发送到卫星上,北斗 1号导航卫星在太空中按照预定的轨迹稳定地运行着,不断地向地面发送着精准的导航信号。
而大厅内的科研人员们,依然全神贯注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卫星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他们的脸上渐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将为全解阵的导航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到了下午5点左右,第一阶段的测设基本完成,“北斗1号”已经跟地面各站点建立了稳固的联系,今后每到达一处地面站点的测控范围,都将进行多次导航信息传输。
这些地面站点起到了校准和纠偏的作用,科研人员会以这些站点的经纬度坐标为基准,对天上的“北斗1号”进行数据修正。
到了3月底,“北斗导航”完成了4颗卫星的发射,导航测试基本完成,经过了多次的校准后,其导航精度能达到20米以内,符合最初的设想。
这第一代暂时只有4颗星,能为缅北所在的东南亚和近亚太地区提供基本的导航服务了,终端能在发出请求后就能在5秒内得到自己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