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老家县城大发展 (第2/4页)

大的矿场,往来运货的卡车装载的货物大部分是摩托车,拉杆箱以及一些较轻的原材料。

即使是有少量拉钢铁锭等较重货物的卡车把道路压破损了,县里也会及时来进行修补,所以到了县城后,卡车终于不怎么颠簸了。

到了县城后,王建昆发现县里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除了道路变得平整了,路两边的商店也开了非常多,路上骑摩托车的比骑自行车的都多了,人们的精神面貌跟前两年比那时好了非常多。

因为不打算在县里停留,所以卡车从县里的西门沿着河边到了东门后,就拐到往清华方向了。

在路过东门时,这里还设置了一个有人控制的红绿灯,因为路上卡车,摩托车和自行车非常多,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这里肯定会堵得水泄不通。

往日只有吆喝声的东门桥头,现在几乎被机动车的响声掌控了,坐在车里都听不到桥头的那些商店和货郎的吆喝声了。

王建昆看到这个场景非常的欣慰,不枉他这些年的对家乡的持续投入,现在的县城终于有点城市的样子了。

此时县城的人口正在快速的增加,之前的婺美箱包厂一期和二期吸收了大量县里的失业青年,而摩托车厂一期除了吸收了县城周边10公里内那些乡镇的农村青年外,还吸收了大量初高中毕业的学生。现在二期工厂正在招工,几乎全县的青壮年都被筛选了一遍了,就这还不够,还在从周边的几个县招人。

同时因为产业工人的持续增多,搞服务业的人员也陆续的多了起来,往往一个乡镇有人来县里并站住脚后,就会把很多亲戚都带来。

最多的就是做餐饮的了,因为摩托车厂里不提供早餐,所以大量的工人都会到外面买,因为几乎都是双职工,自己做早餐没那个时间和精力。

另外有些工人家里负担小的,中餐和晚餐也会时不时的出来吃,所以现在县里的餐饮业非常的发达。

同时因为县里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