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第156章 光纤 (第3/7页)

一些原材料没关系,一定要合格了才能出货。”

“老板,生产这光纤难不难,需要一些什么技术的人才啊?”

“不难,虽然这技术也才发明没多久,可是通俗点来说就是拉玻璃丝,前期这个工厂主要进行后道工序,前道的光纤预制棒由另外的工厂制造,会定期的送光纤预制棒过来。”

王建昆在去年就已经完成了光纤生产工艺的测试,相应的设备也制造出来了样品,不过前道的光纤预制棒生产还是比较难的,而且王建昆打算对这一工艺进行保密,所以光纤生产打算分两个地方进行。

前道的光纤预制棒生产会放到缅北,制造出来后会运输到香港这边的工厂,对外就说是进口来的。

这边的工厂主要进行拉丝和覆膜工艺。

光纤拉丝工艺从设备上来说比较简单,把制造好的光纤预制棒放入高温约2000c拉丝炉中加温软化,棒体尖端的粘度会变低,靠自身重量下垂变细成为裸光纤,经过涂覆固化系统,再经牵引被卷绕到滚筒上。

考虑到当前光纤的使用量不是很大,为了降低生产难度,王建昆准备制造的光纤预制棒长度只有2米,重量在5百公斤,所以相应的高温炉体积也就不会很大。

每一炉加温软化后的光纤预制棒大概可以拉制出50万米的成品光纤,每个月可以拉制10炉左右,每个月差不多能生产出5千公里的光纤,然后由多根光纤组合成不同通信容量的光缆。

目前王建昆设计的通信光缆是6个光纤组合成为一根,也就是说,每个月大概可以生产出830多公里的光缆,这个产量用来应对基站间的通信网建设和缅北局域网建设是足够了。

等到生产理顺了,国内的市场打开后,王建昆打算将光纤生产放到内地的特区去,到时候会建设更大型的生产设备,满足国内巨大的需求。

跟随郑天明到了装修好的光纤拉制工厂,王建昆检查了下厂房尺寸和相应的工位,发现是按照他的图纸进行装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