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第118章 抵达嘉陵厂 (第3/7页)

因为不可能再依靠几个7,8级工来修正关键部件的精度,而一般的工人和设备生产出来的东西,精度一致性都保证不了。

那就必须要进口一些设备或者找到能够制造这些设备的工厂帮忙制造。

嘉陵厂虽然先人一步,获得了日本的技术和几个技术强的工厂帮忙仿造设备,但是现在一些工厂反应过来,开始抢那几个设备厂的产能了。

所以今年来嘉陵厂的扩产之路特别不顺,关键的发动机产能到6月份为止也只达到了8千台每月,而且目前来看,到年底也就是这个产能了,因为设备被其他工厂抢走了。

官司已经打到了最上级的管理部门,可是反馈回来的信息很差,上级希望他们发扬下风格,让一让其他军转民的工厂。

这就没什么办法了,想再花外汇去海外购买也批不下来外汇额度,因为整个国家今年都极度缺乏外汇。

现在收到了香港的星耀集团发来的合作函,上面还写着是摩托车发动机方面的合作,那简直如久旱逢甘霖,厂领导讨论后决定务必要促成合作,解决发动机的短板。

所以回函上提出想尽快会晤,并希望携带发动机样品去他们厂测试,如果测试合格,合作方式再面谈。

陈兴东原本是打算坐飞机去的,毕竟他是港商身份,买机票很容易,而且也可以帮王建昆买。

不过王建昆拒绝了,他打算走长江水路去重庆,因为今后的摩托车发动机不管放在深圳还是婺源,运输都是走水路更便捷。

因为此时到重庆的火车主要是北方的铁路,南方的货物如果想通过火车运输到重庆,必须绕个大圈,在好几个枢纽进行转运。

嘉陵厂虽然是军工厂,可军转民后地位跟真正的骨干军工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要协调这么多的铁路部门很难办到,而星耀集团就更不可能办到了。

所以还是走水路靠得住,王建昆的船队可以从深圳走海路运到上海,再从上海逆江而上直达重庆。

或者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