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入籍 (第2/3页)

应着带吴升他们去了那座小院,指着门匾道:“宅子、还有两位名讳都告知我,今后,我等便是亲邻了,我这就替你们跑一趟司徒府。”

吴升问冬笋上人:“你说取个什么名合适?”

冬笋上人抬头看着木匾上的“刀宅”两个字,挠着头道:“吴宅?”

吴升咳嗽一声:“咱们是要营生做买卖的,要不就叫……冬笋堂?”

冬笋上人心中感动,眼圈都红了:“这怎么使得?”

吴升沉吟道:“也是……这样不好……要不叫百草堂?或者同仁堂?”

冬笋上人张着嘴半天没有合拢。

吴升终于拍板了:“咱们以仁义立堂,又在庸城,干脆就叫庸仁堂吧!我是申五郎,申知道吧?申国,对喽……今年二十一……他姓冬……冬孙,今年……”

冬笋上人有气无力的报了个数:“七十一……”

吴升又取了一百个蚁鼻钱给坊甲,坊甲这趟差事吃了两头,笑得如花一般灿烂:“五郎、冬老放心,必定给你们办得妥妥的。”

吴升又问:“甲长,咱们上庸有几坊几甲?”

坊甲回道:“城中九坊,各坊皆有九甲,咱们三甲有二十四户。”

吴升大略一算,上庸国人的数目就差不多出来了,应当在一万两、三千人左右,如果加上宗室、卿大夫和士及奴仆,城中约莫两万人左右。至于城外的野人和流民就不清楚了,也没人去统算。

坊甲忽然想起一事,提醒道:“这宅院是否外赁?”

原来,作为连接百越和楚国的中转之地,上庸城流民甚多,但这些流民之中,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赴蛮荒寻找机缘的,有修士,有武师,甚至还有纯粹去碰运气的普通人。这些所谓的“流民”,有少数人掏钱成了庸国的国人,但大多数只是将这里作为歇脚的中转站,而上庸也不似中原诸侯一般,到了夜间就赶人,默认城中的国人可以将民宅租住给他们。

吴升和冬笋上人购买的宅子虽然小,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